各教学单位: 近期,我校教务处联合实验实训中心组织开展了教学材料大检查专项行动,经过第一轮的实地检查和第二轮的模拟抽查,发现教学材料在格式规范、归档保存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现将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反馈如下: 一、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材料 部分教学单位及教研室活动材料整理不够规范,缺少活动记录,归档比较零乱,教学会议组织次数不足,教学专项检查工作未开展或开展后未进行情况总结和工作落实。教学单位领导听看课制度不健全、听看课记录不全,存在后补记录的现象。 2.教师教学材料 (1)许多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成绩单、命题审核表、考核申请表、考试总结表等材料缺少日期、签字或签章; (2)一些技术课教师的评分登记表用成绩单代替,或未按要求履行2人以上签字; (3)一些教师教学材料不齐全,档案袋内存放的材料与封面清单打过勾的材料内容不匹配; (4)一些教师的教案、工作总结、评分登记表等教学材料的格式不规范,未按学校要求的格式进行整理; (5)课后小结和课后作业存在较多问题,如:缺少课后小结或作业、课后小结或作业每节课完全一样、课后小结没有手写、课后小结非本人手写、手写的小结过于简单应付等等; (6)技术课同头课教师使用一本教案和一套教学材料,未按个人分别整理; (7)课程试卷未按要求移交到学生所在系部,移交试卷缺少移交记录。 二、整改意见 1.教学管理材料 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整理,教学单位听看课制度应健全完善,主任每学年听看课不少于12次,副主任听看课不少于8次,按照要求撰写听看课记录。教学单位每学年应组织召开教学相关会议不少于8次,教学会议及活动要有相关记录,并做到合理归档存放。教学专项检查工作要在期初和期末分别进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期初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等开学准备情况);期末教学检查情况(考试组织、监考安排、试卷批阅)。检查工作必须有情况总结并要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2.教师教学材料 (1)教学单位应层层把关,督促教研室主任或相关负责人对教师教学材料进行全面筛查,督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材料进行认真自查,缺少的教学材料尽快补充,缺少日期和签章的尽快完善; (2)教案、大纲、进度、教学工作总结等教学材料的格式应按照学校统一格式和要求进行整理,教案应装订成册,评分登记表要有2人以上签字,评分要有依据或标准; (3)教师教学材料应用档案袋进行保存,档案袋封面粘贴“教学资料归档清单”,区分教研室和教学单位,清单中的存档情况栏应在对相应教学材料进行自查无误后进行手写打勾; (4)课后小结是对上完一节课后对整节课的回顾与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是教学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之一。课后小结原则上须手写,且要尽可能用专业语言表述,避免应付了事,坚决杜绝他人代写导致签字笔迹不同; (5)2人以上教师同上一个自然班的一门课程,按照班级分组上课的,每位教师应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必须按照对应分组的教学实际分别进行撰写,学生成绩等其他材料可统一; (6)课程试卷应按照考试学生所在的系部进行移交归档,移交必须有移交清单并签字,做好移交记录的备案备查。 各教学单位要对此次检查反馈高度重视,并针对上述问题及意见及时进行自查和整改,教务处将根据下一步申本工作安排,适时组织新一轮的教学材料抽查,对仍存在较大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视具体情况做出最终解释。 |